主页 > imtoken最新版本 > 「imtoken安卓下载」传教士看晚清立宪

「imtoken安卓下载」传教士看晚清立宪

传奇私服审核员 imtoken最新版本 2023年03月22日

  
  《辛亥革命》由阿瑟•布朗博士(1856-1963)著,1912年3月在美国出版,阿瑟•布朗是美国来华传教士,他在1901-1902年、1909年来到中国,进行社会调查和传教活动,在此期间他共写下了17本日记。他与中国的许多政要,包括袁世凯关系密切。作为同情中国革命、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,他描述了他亲眼见到的中国与中国人,作为革命派与保守派之外的第三方叙述者,他的见证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,让国人在一个世纪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成为可能。
 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辛亥革命
  阿瑟·布朗
  1908 年11月14、15日,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。这使得革命更加迫在眉睫。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丧失自由的傀儡,装点大清帝国门面的工具,但慈禧太后却是一个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以及非凡手腕的强力统治者。1900年,眼看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,她意识到: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走到穷途末路。于是某些改革措施在她的允许下得以推行,这使她的国民吃惊不小,因为在1898年那位年轻的进步的皇帝正是因为鼓励这些改革而受到她的惩罚。慈禧太后究竟想把改革推行到何种程度一直是公众热议的问题;但无论如何,她意识到已经不能采取镇压的手段来对付改革派,所以她因势利导,站出来领导改革。因此她的死给大清王朝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。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,究竟哪一派会在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呢?
  光绪死得太巧
  很多人怀疑皇帝的去世不是因为自然原因。慈禧太后身边有很多死忠,无助的皇帝却不喜欢他们。假如太后死了,皇帝还活着,他必将向这些侮辱过他的官员复仇,这些官员的日子不会好过,甚至会丢了性命。不过,光绪皇帝的身体一直很虚弱,年仅37岁去世倒也正常,只不过他死得太巧,仅仅是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死去,这不得不让很多人产生种种联想。可是表示怀疑的人也拿不出什么证据,因为宫闱秘闻在中国属于最高机密,保守得很严密;不管怎么说,一小部分人坚持认为,如此巧合的死亡实在少见。
  皇位的继承者溥仪,是慈禧临终前孤注一掷的赌博。这个孩子是光绪的弟弟醇亲王载沣的儿子;醇亲王自己又担任了摄政王,载沣一时位高权重,毕竟是皇帝的亲生父亲,他做起事来便少了很多顾虑。比起前辈皇族来说,载沣拥有更好的时代机遇,可以更多地看到外面的世界。他曾在1901年作为皇室代表前往德国就1900年6月德国公使在京被杀事件道歉。大量事实证明,这位摄政王精力充沛并有发展民主的兴趣。但他还是不具备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需要的那种卓越领导人的特质。
  新寡的皇后成为了新任皇太后,她干扰了载沣的领导力,她不仅没有帮到小叔子,反而起到了消极作用。这个心胸狭隘的女人对于自己部族的敌人怀有刻骨仇恨。而载沣所做的,也不是在安抚汉人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,反而激化了这种不满,本应在国家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的汉人仍然没有太多发言机会。载沣忙着把权力集中到满人手中,他公然任命亲戚朋友担任陆海军及国内事务的最高职位,而这些亲戚朋友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管控能力,性格贪婪、作风腐败。
  新官上任三把火,载沣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罢黜首席军机大臣袁世凯。在这个争议四起的时期,袁世凯这位最适合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政治家被罢官了,他的继任者就是在1906年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、见多识广的端方。端方是怀有开明思想的满人,这就意味着其仕途将走得更加平稳,很多人寄望于他的领导。然而端方却在 1909年10月辞职,这使得所有对中国怀有真诚的朋友对大清王朝的未来感到担忧。表面上看,端方辞职的原因,是他允许下属去拍摄慈禧出殡的全过程,并在慈禧陵墓附近的大树上架起了电线。其实,他辞职的主要压力还是来自宫内的敌人。皇帝的家眷与太监串通一气,侮辱国家官员,这样的政府还有什么希望呢?
  大清王朝此时的另一个巨大损失是1909年10月4日老牌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去世。他去世的那一天对中国而言是极为黯淡的一日。
  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帝国民众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。民心思变,接受了西方知识却只是一知半解的年轻人容易被鼓动且不善服从。中央政府因此而显得愈加羸弱,革命的绝佳时机已经到来。



  天真的议员以为自己在美国
  立宪运动随即汹涌而至。1909年10月1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拥有21名成员的中国第一个省级议会成立。国内多家报纸都用大量篇幅进行了报道,有两家报纸还在头版用大红字来庆祝此事。很多省会城市建立起了雄伟的建筑,用作将来议会的办公地点,有一些则建在旧时科举考试考棚的废墟上。
  然而,这些议员的素质却是千差万别。我们本来就不应该期望,君主制下的民主会因团结和智慧展现出什么特色。因为有些议员的行为根本毫无价值。不过,也有些议员表示他们会严肃对待这份工作,个别议员甚至表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。他们对国家事务大胆建言,自由主动地为中央政府提供建议。中央政府对这样的建议虽然表示欢迎,但却不给予重视。地方政府的领袖们很愤怒,因为他们的意见不获中央政府重视,清朝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。
  国会的自由程度要比省级议会低得多。国会议员并非都由选举产生,其200名成员中有100人实际上是由省议会提名而来的。在美国,统治阶级为了让“安全”的人当选为“老板”而控制参议员选举,同样,这个国会里剩下的100人也是由帝国政府推选的,包括满族皇室、贵族和富商、官员,都是值得朝廷“信赖”的对象。
  国会在1910年10月3日召开的首次会议,再次证明了它无法体现国家的新思想。可是仍然令人惊讶的是,许多国会议员打破了当时的限制,发起了争取国会独立和权力的抗议,虽然这些言行都相当浅薄,这些天真的议员以为自己享有美国国会议员的待遇。考虑到环境因素,这个在专制政府眼皮底下召开的国会还算相对成功,毕竟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性,因为原先在清朝皇室秘密监控下的官员聚会也是几乎不可能的。清朝政府最初的计划是在1915年召集国会。立宪派希望能将时间提前,反对党表示了激烈的反对,要求“推迟时间”。最后,由于国会和省议会态度坚决,政府最终被迫妥协,颁布法令将立宪改革时间提前至1913年。
  无论国会有多少缺陷,但它的精神影响力却是巨大的。代议制政府存在的基础是获得了一定范围内的民众的认可,而之前中国人认可的都是专制的皇帝和地方督抚。过去,由于地方自治的传统,士绅们只能在各自的生活区域内发表影响政府的言论,而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对国家和省级事务发表意见,虽然政府不一定尊重他们的意见。代议制政府的原则一旦确立,就绝对无法取缔,无论它在具体实践中要遭受多长时间的限制。
  埋藏炸药的导火线被发现得越来越多,政府的恐慌也越来越明显。1911年5月8日,清朝政府颁布法令废除由五名军机大臣组成的军机处,成立由庆亲王奕劻和十个行政部门首脑组成的立宪内阁。奕劻在这个夏天颁发了一项因“迟到”而传为笑柄的政策,这份出名的政策文件包括如下内容:
  官方体制正在进行改革,组织内阁的目的是建立负责任的政府以及指导宪政的准备过程—皇太后和皇上很清楚现在国家正处于关键时刻,因此命令引进宪政,将实施宪政作为让国家强大的唯一方法。皇帝陛下对此极为关注。他很留意人们的呼声,因此缩短了建立立宪政府的时间。这一改变需要政府做出极大努力。
  孤立于世终将被全面交往所取代,我们的保守政策也应由进步政策所替代。我国的财政、内政、教育、工业、交通、司法、国防、从属国事务、国际事务和其他事务都须改革,所有领域都不应落下。
标签: